close
歷時三年10餘名小兒心臟科醫師蒐集了400多位6歲以前健康兒童的心臟超音波影像,在統計老師的全力協助之下,終於把台灣地區學齡前兒童的冠狀動脈大小正常值區間(也就是所謂的”常模”)做出來了。已經被心臟學會雜誌接受, 貼在這兒給大家參考
BSA | Z= 2.5 | ||
(m2) | LMCA (mm) | RCA (mm) | |
0.2 | 1.9215 | 1.8458 | |
0.25 | 2.1095 | 2.0077 | |
0.3 | 2.2766 | 2.1505 | |
0.35 | 2.4282 | 2.2791 | |
0.4 | 2.5677 | 2.3967 | |
0.45 | 2.6974 | 2.5055 | |
0.5 | 2.8189 | 2.6069 | |
0.55 | 2.9335 | 2.7023 | |
0.6 | 3.0423 | 2.7923 | |
0.65 | 3.1458 | 2.8778 | |
0.7 | 3.2449 | 2.9593 | |
0.75 | 3.3399 | 3.0372 | |
0.8 | 3.4312 | 3.1120 | |
0.85 | 3.5193 | 3.1839 | |
0.9 | 3.6045 | 3.2532 | |
0.95 | 3.6869 | 3.3202 | |
1 | 3.7669 | 3.3849 |
那這個表怎麼用呢?
首先你得有孩子的身高、體重,然後將兩者相乘以後除以3600,結果再開根號,就會得到孩子的體表面積(例如:有個1歲孩子身高75公分,體重9公斤,那他的體表面積就是75×9÷3600,再開根號等於0.43平方公尺,這就是他的體表面積)。
接著你可以對照上面的表格,知道這種體型的人左冠狀動脈大小的上限為2.69mm,右冠狀動脈大小的上限為2.5 mm,那你就知道冠狀動脈有沒有問題了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