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嬤懷疑孫子得了川崎病

上個星期病房住了一個川崎病的孩子,他的表現很典型:發燒,草莓舌,紅疹等。特別的是他的病是由祖母懷疑,再經過小兒科醫師確立診斷的。祖母為什麼懷疑呢?因為她說:「我女兒(病童母親)小時候有過一樣的問題,所以……。」我想這樣的個案會越來越多。因為從1976年(民國65年)台灣第一例川崎病確立診斷後,那時候的孩子,現在應該都到了為人父母和生育年齡的階段。根據日本的報告,這些父母的孩子們也得川崎病的機會是一般孩子的兩倍。不過自己本身曾經得過川崎病的家長,倒也不必因此而恐慌。因為即使是兩倍,實際的發生率也僅是千分之一到二而已;並不是您的孩子就一定會得。不過更重要的問題是: 媽媽小時候那個年代只有阿斯匹靈可以幫忙,沒有免疫球蛋白可以打;小學之後就不再追蹤。這樣雖然暫時沒症狀,可是天曉得她生產時的劇烈疼痛是否心臟真能承受?或者是哪一天會有心絞痛的發作? 川崎病童長大成人後到底要不要追蹤?如何追蹤? 目前我和同事們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的指引,建議此類病人每三到五年應回診一次,至於追蹤時除了超音波和心電圖外,會根據病人個別情形增加其他項相關檢查。我想這樣這些大朋友們可能可以少一點風險。

阿泰 2010-6-1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gt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